说真的,今天这事儿,剧本就摆在脸上,可你揣着明白装糊涂也没用,该流的眼泪一滴也省不下来。
第十二批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归国,这标题听着就像每年都要重播一遍的老电影。
但怪就怪在,每次重播,总有几个新镜头能精准地把你干趴下。
咱把镜头直接切到沈阳上空。
你见过最顶级的保镖阵容吗?
不是黑西装大墨镜那种,是四架歼-20,像四道黑色的闪电,紧紧贴着“胖妞”运-20。
这画面,嚣张得都有点不讲道理了。
这已经不是护航,这是在跟整个世界吆喝:我们家的人,我们来接了,排场必须给足,谁也别想碰一下。
这股子劲儿,简直就是把“宠溺”两个字刻在了发动机上。
最有意思的,是他们之间“对的暗号”。
运-20呼号“跨江50”,歼-20呼号“凯旋”。
我第一次听到的时候,愣了半天,然后后背一阵发麻。
这帮开飞机的,简直是把浪漫玩到了骨子里。
1950,跨江,凯旋。
几个字就把七十多年的故事全给你串起来了。
这哪是呼号,这分明是一首写在云层里的诗,是后辈开着我们最好的家伙,跟前辈们隔空喊话:看,我们赢了,接你们回家了。
机场上,有个老爷子,满头白发,站得笔直,但肩膀在抖。
他不是来看热闹的,他是来接战友的。
当那覆盖着国旗的棺椁从机舱里被缓缓抬出时,老人的眼泪“唰”地就下来了。
我觉得我们这些和平年代长大的人,想象力还是太贫乏了。
我们看到的是一口棺木,但在他眼里,那可能还是七十多年前,那个在战壕里分了他半个冻土豆,笑得一脸傻气的兄弟。
这种跨越生死的“重逢”,比任何特效大片都震撼。
所以,当有人在网上嘀咕,说这阵仗是不是有点“用力过猛”时,我真想把他揪到这位老兵面前。
什么叫用力过猛?
我们现在能安安稳稳地坐在这里敲键盘,对这些事评头论足,不就是因为当年他们“用力过猛”地拼过命吗?
这世上有些事,还真就怕你“不用力”。
再说说那些“讲究”到骨子里的细节。
机场给“胖妞”过了道“水门”,说是“接风洗尘”。
这词儿用得,太妙了。
仿佛在说:英雄,一路辛苦,身上的硝烟和异乡的尘土,我们为您洗净。
还有抬着棺椁的礼兵,那步子慢得让人心焦,一分钟才80步。
我敢打赌,他们每一步都走得极其用力,生怕脚下的震动,会惊扰了英雄的安眠。
这是一种无声的默契,一种根植于我们文化深处的温情与敬畏。
从2014年第一批437位,到今天这30位,前前后后,我们已经接回了1011位英雄。
这个数字,不是冰冷的统计,是1011个曾经鲜活的生命,1011个破碎又重圆的归乡梦。
我们做这些,不是为了演给谁看,而是为了告诉自己,也告诉后人:一个不知道自己从哪儿来的民族,是走不远的。
沈阳满城都亮起了“中国红”,那一片炽烈的颜色,像是要把英雄回家的路给照亮。
去时少年身,归来英雄魂。
这话有点煽情,但放在这儿,却再合适不过。
功绩彪炳千秋,英名万古流芳。
致敬,英雄。
这一次,可算是真的到家了。
配资知名股票配资门户,股票软件榜前十名,配资投资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