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媒说了啊,歼轰-7A战轰这两天连着在东海防空识别区上空出动,把日本自卫队的YS-11EB电子侦察机拦下驱走,让日本那边一点办法都没有。
歼轰-7A换了个位置,专门去远海进行拦截任务,调动范围更加广了。
这意味着歼轰-7A战斗轰炸机逐渐从中国空军的主战阵容中退下来,转而负责一些次要的任务,比如防空拦截啥的。这样一来,不但能减轻主要战斗机的压力,也让歼轰-7A还能继续在战场上发挥作用。
据说,歼轰-7A在拦截行动中挺好地展示了自己低空飞行和低速优势。7月9日早上10点50分,日本航空自卫队出了一架YS-11EB电子侦察机来偷看我方情况。
中国空军直接派了一架歼轰-7A去拦住日本侦察机,这家伙先是从侦察机的右后方慢慢靠近,紧接着加速冲到前头,再掉头回身继续拉近距离。两机最近那会儿,水平方向只隔了30米,垂直也就60米。别看数儿不大,当时大家可是都以几百公里的大速度在天上飞,60米说没就没,转眼就过去了。
第二天,7月10日,那日本航空自卫队又不死心,还是派了YS-11EB电子侦察机来对咱们侦察,最后又被歼轰-7A用老办法给撵走了。这回歼轰-7A的飞行路线稍微改动了下,两个飞机水平距离是60米,高度差拉近到了30米。
YS-11EB电子侦察机,其实就是拿YS-11涡桨支线客机改出来的。这YS-11算是日本战后造的第一批涡桨支线客机,说实话,各方面都挺一般。在歼轰-7A紧追猛赶下,这机子根本吃不消,只能慌忙跑路。
歼轰-7那会儿算是远程打击的主力飞机。
歼轰-7A是我国自主研制的歼轰7战斗轰炸机的升级型号,绰号“飞豹”。上世纪80年代,中国开始开发这种兼具战斗机和轰炸机功能的飞机,不仅追求出色的远程打击和低空突防能力,还强调要有不错的空战自卫性能,能够在空中对抗像F-4这样的第二代战斗机。
为这个原因,歼轰-7采用了复合后掠单翼设计,展弦比高达3.22。它的飞控系统是采用的数模混合控制增稳系统(CAS),而歼轰-7A则升级为完全数字化的控制增稳系统。
歼轰-7的飞控系统还能进行火控和飞控的交互配合,打造出火飞一体化的体系,这也是国产作战飞机里头,首次实现了火控和飞控的融合。
在发动机上,歼轰-7选用了英国斯贝MK202涡扇发动机,而歼轰-7A则换成了国产的涡扇9,加力后的推力达到了9.1吨。
斯贝MK202和涡扇9这两款发动机在可靠性和油耗方面都表现不错,而且飞机的展弦比较大,所以歼轰-7的转场航程能达到3650公里,作战半径大约是1500公里。
自从1996年歼轰-7装备部队以后,中国空军和海军航空兵的远程作战实力明显提升。很快就发现,歼轰-7不仅在远距离攻击方面表现出色,执行紧急拦截和防空巡逻等任务也都非常拿手。
据日本媒体披露,上世纪90年代,歼轰-7在东海上空与日本航空自卫队的F-4EJ展开过空中较量,结果是歼轰-7顺利把对手赶跑了。说白了,歼轰-7这款飞机对日本航空自卫队来说早就不陌生,算得上是一位“老熟人”了。
后头歼轰-7A大概率会被安排去负责防空巡逻的活儿。
这次歼轰-7A拦截YS-11EB时,挂了三个副油箱,手上只带了两枚PL5近距离空空导弹,这套配置算是典型的防空巡逻装备了。
飞机挂着配置,关键图个航程和续航,把不必要的装备都扔一边,咱只留下点够用的弹药,这样也能减轻负担,飞得更远。从解放军空军、海军航空兵以往跟强敌斗法的经历来看,对手老是仗着自己能飞得远,反复在咱防区周边晃荡,就是指望耗光咱战斗机的油,让咱被迫放弃拦截,没法继续缠住他们。
而且,我们这架战机在这么简单的科目上飞了不少小时,这样一来,反而不利于部队的战斗力保持和提升。
歼轰-7A配备这样的挂载方式,航程能超过3000公里,完全可以在任务区上空持续待命。假设歼轰-7A从东南一线机场起飞,距离大陆500公里的情况下,它依然能在任务区待上两个小时。
拿来比一比的话,YS-11客机本来的续航距离才2100公里,等它被改成YS-11EB电子侦察机以后,多了不少设备,还在机身上装了大堆天线,整机的重量和阻力都涨了,航程自然就打了折扣。
这架飞机从冲绳起飞,只能在我们近海附近转悠大概一个半小时左右,意味着歼轰-7A可以在我们东海防空识别区边缘就对YS-11EB进行拦截和驱逐。
歼-16、歼-20S这些新型战机已经开始正式服役,歼轰-7A正慢慢从一线作战的位置上退下来。其实歼轰-7A大规模进驻部队还是在2005年,算下来,大部分的飞机服役时间还没到20年。
照当下战斗机普遍都能服役30年这个时间算,歼轰-7A起码能一直用到2035年噻,所以有不少人猜测啊,后头中国空军可能会安排更多歼轰-7A来负责啥紧急拦截和防空巡逻这些活儿。
配资知名股票配资门户,股票软件榜前十名,配资投资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