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上旬,索契,瓦尔代国际辩论俱乐部年会现场,普京对外说俄罗斯一切都好,还说对“核盾”很有信心。类似的说法,他在2024年10月3日索契那一届年会上也公开讲过。这次他又把核话题抬到台前,引人关注。因为这个,外界都在问他是不是要把牌打到尽头。先把相关事实摆清楚,再看他的用意。
先看北约和俄罗斯的近况。波兰国防部过去一年多次通报有来自俄乌战场的导弹或无人机短时进入波兰领空,例如2023年12月29日、2024年3月24日都有通报。每次通报之后,北约都会加哨、加雷达,接着开应急会。结果就是边境更紧张,部队更靠前。俄乌战线并没有降温。
再看普京的那句“对核盾有信心”。这是对内对外一起说的。对内是稳心,对外是提醒。他不是在说要马上动核,而是在说俄罗斯的压舱石在那儿。因为这个,他希望别人别误判,也希望别人来谈。
美俄核军控现在只剩一份主文件还在挂着: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到期日是2026年2月5日。俄方在2023年宣布暂停履约的部分环节,现场核查和数据交换基本停了,但口头说还遵守数量上限。美方也承认这份条约还在法律上有效,但执行打了折扣。时间在往前走,谈不谈是个节点。
特朗普过去多次说过想来一盘更大的核谈,最好把中国也拉进来,这在他第一任期和2020年接受采访时都有记录。他喜欢一次把事谈大,把筹码摊开。普京听得懂这一点。接着在瓦尔代把“核盾”说重,就是在把话题拉回这条线。
乌克兰对俄罗斯炼油厂的袭击在2024年多次发生,主要是无人机远程打击。美国对乌军援还在继续,并且在2024年允许乌军在一定范围内用美制武器反打俄境内的军事目标,但对打能源设施的态度更有保留。这类打击对俄国内经济有刺痛感。普京在这个时候抬核话题,是要让华盛顿把升级的脚步慢一点,同时把注意力转到谈判桌。
俄方说“战略力量现代化水平高”,他讲的是“萨尔马特”洲际导弹投入战斗值班、“先锋”高超音速弹头继续服役、“波列-A”级战略核潜艇在列。这些都是公开可查的项目。同样重要的是核指挥、预警、演练频次。普京说“很有信心”,既是晒家底,也是在打心理战。
北约这边,波兰、波罗的海三国和德国都在加驻军和演训,很多演训计划公开。这些部署不会因为一句“核盾”就停止。核话题更多是在设定底线,提醒不要越线。核只在极端情况下才会被考虑,平时更像一个大喇叭。
美俄之间的对话渠道不多,军控是还留着的一条硬渠道。普京现在把这条渠道往前推,是在下棋:看看华盛顿有没有意愿把风险封住。如果有,双方还能就核弹头、投送工具、导弹试射通知这些具体条目聊起来。如果没有,就回到各自加码。
中国这块,美国长期希望中国加入核军控框架,但中方多次表态自己的核规模小、走防御路线,不参与美俄那套。因为这个,华盛顿推动起来很难。普京把中国名字挂出来,是在给美方加条件,也是给自己加谈判空间。结果可能是先谈双边,再看三边。
说到国内,俄罗斯社会舆情里对强硬路线支持度不低,各类机构也常做“潜在接班人”排名,米舒斯京经常在前列。这样的榜单不决定人事,但能看出权力圈的稳定度。同样,军工系统在加班,媒体在强化叙事。这些都让克里姆林宫在外谈判时更有底气。
如果华盛顿继续不接话,俄方会降低期待,然后在乌克兰战场和周边安全上加力。结果就是掰手腕更猛,擦枪走火的风险更高。因为这个,欧洲国家会更紧张,能源、物流、保险都会受影响。这不是谁想看到的局面。
“普京是不是要殊死一搏”,现在看还不到那一步。更像是在用核话题压线,用军控话题找门。真正的红线在是否出现对俄本土的存在性打击、是否出现北约直接介入的动作。同样,俄方每次提升警告级别,都会观察外界反应再定下一步。
还要注意俄方对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的说法。普京承认对话很难,这是真话。难,是因为互信不够,技术验证要恢复,政治气氛也要能见人。接着俄方会不会提出具体的临时安排,比如互通试射通知、恢复部分数据交换。
最后一个现场画面:索契会场里,普京坐在台前拿着话筒,台下掌声一阵接一阵,背后屏幕挂着“瓦尔代”的字样,翻译在侧边紧跟。下一次他再提“核盾”,华盛顿会不会接这个电话?
配资知名股票配资门户,股票软件榜前十名,配资投资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